中国舆情网- 贴近民生 服务百姓    

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

中国舆情网 - 贴近民生 服务百姓

热门关键词: 请输入关键词  山东圣  招商  干洗店  共产党

李志锋:欲明人者先自明 欲正人者先正

来源:光明网 作者:鲁京 人气: 发布时间:2017-07-04
摘要:作者:中共延安市富县县委书记 李志锋 欲明人者先自明,欲正人者先正己。是我在学习习总书记三严三实重要讲话精神中明白的一个道理。作为一名县委书记能否严以律己、廉洁用权,关乎人心向背,也影响着县域政治生态与发展大局。严以律己、廉洁用权,就是要心
作者:中共延安市富县县委书记 李志锋
  “欲明人者先自明,欲正人者先正己。”是我在学习习总书记“三严三实”重要讲话精神中明白的一个道理。作为一名县委书记能否严以律己、廉洁用权,关乎人心向背,也影响着县域政治生态与发展大局。严以律己、廉洁用权,就是要心存敬畏、手握戒尺,慎独慎微、勤于自省,遵守党纪国法,做到为政清廉。
  人不以规矩则废,党不以规矩则乱。当前社会环境确实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现象,但我们也要看到,随着从严治党不断落实,以及反腐的不断深入,社会风气在逐步改善,党内的政治生态环境正越来越好。因此,我们应当抱有坚定的信心,用严以律己的态度,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,在实践中改变环境,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,推动党风政风进一步转变。同时,要正确认识严以律己的目的。严以律己不是“为了不出事,宁肯不干事”的为官不为,也不是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”的明哲保身,倘若为了不出事就不干事,或许不会出事,但迟早会出局。我们党之所以能在90多年间始终成为领航中国的坚强领导核心,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、建设、改革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,除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严密的组织体系,依靠的正是严明的纪律和规矩。“举头三尺有纲纪”,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常怀对规矩的敬畏之心,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在思想上、政治上、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才能做人不妄为、有权不任性,赢得群众信任与支持。
  千里之堤,毁于蚁穴。严以律己,贵在防微杜渐。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系列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警示我们,不守纪律不讲规矩,往往是一切腐败现象的源头,一些党员领导干部,利用职务之便,想方设法利用看似合法的途径牟取利益,在利益面前忘记了自己的职责,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,这就是不能“严以律己”的一种表现。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,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。这就需要领导干部从小事做起,从点滴抓起。慎初、慎微、慎行,方可确保忠诚、干净、担当;常怀律己之心、常思贪欲之害、常修为政之德,才能筑牢思想防线,恪守法纪底线。
  清廉之行,方有清正之誉。严以律己,重在知行合一。领导干部应将党的纪律和规矩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贯彻于大小决策部署中。倘若只把律己当做口号、流于形式,难免出现台上台下“两个样”,所言所行“两张皮”的现象。部分官员曾以公正、廉洁、清正自诩,言犹在耳,却在实际行动中越过红线,因沾不义之财、染不正之风、干违法之事落马,教训深刻、值得深思。古人云:“德乃才之帅”。德才兼备,其中德是第一位,品行和能力相比,品行更为关键。品行如同人的影子,自己往往看不到,可周围群众却看得一清二楚,它不仅关系着我们的个人形象,而且关系着党在群众中的威信。要常修为政之德,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、生活正派和情趣健康的人;要常思贪欲之害,坚守为人做官的底线,决不越雷池半步,做到行所当行、止所当止,确保大道不偏离、小节不丧失。
  严以律己,自律必不可少,他律也不可缺。在着力强化自律意识的同时,要不断筑牢法治防火墙,完善遏制权力越线的监督与制约机制,切实消除权力寻租、腐化变质的空间与土壤。要唤醒党章党规意识、推进制度创新,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,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前沿。要尊重自己的人格,珍惜自己的名誉,塑造好自己的形象,勤奋工作,不辱使命,既不骄傲自满,又不妄自菲薄。特别是在赢得鲜花掌声时,更应保持清醒头脑,切记得意忘形。要经常想想自己,所言所行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,是否符合共产党员的标准,是否符合领导干部的身份。要管住小节,警钟长鸣,时时以党纪国法告诫自己,用党性原则要求自己。同时,汲取反面典型教训,举一反三,引以为戒,避免重蹈覆辙。
  “骥走崖边须勒缰,人至官位要缚心”。廉洁从政、严以律己,是摆在所有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永恒课题,值得时时警醒、事事谨记。
责任编辑:鲁豫

中国舆情网站

本网注明“来源:中国舆情网”的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国舆情网,如转载须注明出处。本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,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。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
本网法律顾问:泰瑞律师事务所

手机:1362187250 邮箱:3132819573@qq.com
电话:010-679897885 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定安东里

京ICP备12006958号-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51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012006066